奉献服务的程序

《施瑞·柴坦尼亚-查瑞塔姆瑞塔》玛迪亚-丽拉篇第二十二章

>诗节1-40
>诗节41-80
>诗节81-120
>诗节121-169

……

诗节81
译文:“‘奉献者总是宽恕、容忍、慈悲为怀。他们是所有众生的祝福者。他们遵循经典的训谕。由于他们没有敌人,因此他们非常平和。这些都是奉献者的光彩之处。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3.25.21)。当索纳卡带领的圣人们了解神首的化身卡皮拉兑瓦的时候,主最高级的奉献者苏塔·哥斯瓦米引用了韦亚萨的朋友迈陀亚和维杜茹阿之间关于自我觉悟的谈话。就是那个时候,主卡皮拉的主题出现了,还有祂和祂母亲的讨论。祂在这里阐述了依附物质事物是体困生活的原因。当一个人依附超然事物时,他就踏上了解脱之途。

诗节82
译文:“‘通过服务一位纯粹奉献者,就能够达到解脱之途,这是所有经典和伟人的结论。然而,与执着于物质享受和女人的物质主义者联谊,就会走上黑暗之途。真正的奉献者宽宏大量,平等待人,非常平和。他们从不嗔怒,友好对待所有众生。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5.5.2)。

诗节83
译文:“对主奎师那的奉献服务的根本原因是与高级奉献者联谊。即使已经唤醒了对奎师那的爱,与奉献者联谊也还是最基本的。

诗节84
译文:“‘我的主啊!永不犯错的至尊者啊!当一个徘徊于各个宇宙之中的人具备了从物质存在中解脱的资格时,他就会获得与奉献者联谊的机会。当他与奉献者联谊时,祢对他的吸引力便会复苏。你是至尊人格神首,至尊奉献者的最高目标,是宇宙之主。’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10.51.53)。

诗节85
译文:“‘啊,奉献者!啊,解除了所有罪恶的人!让我向你询问有关对所有众生都最吉祥的题旨。在这个物质世界中,与一位纯粹奉献者的瞬间联谊都是人类社会最伟大的财富。’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11.2.30)。

诗节86
译文:“‘神首强大的灵性信息只有在奉献者团体中才能得到恰当的讨论,在那种联谊中聆听使人非常愉快。如果聆听奉献者,超然体验之门就会迅速打开,而一个人的信念并会逐渐坚定,并按步就班地发展出吸引力和奉爱。’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3.25.25)。有关解释见“阿迪·丽拉”篇(1.60)。

诗节87
译文:“一位外士那瓦应该总是避免与俗人的联谊。俗人非常执着于物质,特别是女人。外士那瓦也应该避免与不是主奎师那奉献者的人为伍。

诗节88-90
译文:“‘与俗人的联谊,会变得缺乏坦诚、洁净、仁慈、庄重、灵性智慧、不抛头露面、勤俭、口碑、宽恕、对心意的控制、对感官的控制、幸运以及所有良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与一个丧失自我觉悟知识、粗鄙愚蠢、不过是女人手中的玩物的人联谊。与女人或极度执着女人的男人的联谊所造成的虚幻和束缚是任何其它执着都无法比拟的。’
要旨:这些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3.31.33-35),由至尊人格神首的化身卡皮拉兑瓦向祂的母亲宣讲。卡皮拉兑瓦在这里讨论了虔诚与非虔诚活动和那些缺乏对奎师那奉献服务的人的征兆。一般来说,人们并不知道所有生命形式的母亲的子宫中的痛苦环境。不良联谊使人逐渐堕入低等物种。有关这点,这里特别强调了与女人的联谊。执着于女人或依附女人的人会使人堕入低等物种。

purusah prakrti-stho hi"
bhunkte prakrti-jan gunan
karanam guna-sango 'sya
sad-asad-yoni-janmasu

    “物质自然中的众生因而遵循生命之途,享受着自然的三种形态。这和他与物质自然的接触有关。于是,便在不同的生命种类中遭遇善恶诸事。”《博伽梵歌》(13.22)
    根据韦达文明,与女人交往应该被严加禁止。在灵性生活中有四阿斯茹阿玛:贞守生、居士、隐士、托钵僧。贞守生、隐士和托钵僧是绝对禁止与女人交往的。只有居士被允许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与女人交往,即:为了生育健全的孩子而与女人交往。其它交往的理由都会遭到谴责。

诗节91
译文:“‘宁肯接受被关在困于火海之中的笼子里的痛苦,也不要与失去奎师那知觉的人联谊。那种联谊可真是一种非常巨大的磨难。’
要旨:本诗节摘自《卡提阿亚那-萨密塔》。

诗节92
译文:“甚至应该不见那些丧失在奎师那知觉中从事奉献服务、缺乏虔诚活动的人。

诗节93
译文:“应该毫不犹豫地以完全的信心只托庇于主奎师那,放弃有害的联谊,甚至忽视世俗社会四阶层和灵性修行四阶段的规范原则。也就是说,应该弃绝所有物质执着。

诗节94
译文:“‘放弃所有宗教和职责,直接皈依我-至尊人格神首,托庇于我,我将保护你,使你免除生生世世的罪报。不要担心。’
要旨:本诗节摘自《博伽梵歌》(18.66),由主奎师那宣讲。有关解释,请参照“玛迪亚-丽拉” (8.63)。

诗节95
译文:“主奎师那对祂的奉献者非常亲切。祂总是心存感激之情和宽宏大量。祂无所不能。一位学识渊博者不会放弃奎师那转而崇拜任何其他人。
要旨:智者不与执着于女人并缺乏奎师那知觉的人为伍。应该摆脱所有物质执着,在奎师那的莲花足下得到完全的庇护。奎师那非常善待祂的奉献者。祂总是心怀感激之情,从不忘记奉献者所做过的服务。祂也是全富全能的。那么,为什么还要得到半神人的庇护而离开奎师那的庇护呢?如果崇拜半神人而离开奎师那,那他一定是最低下的蠢人。

诗节96
译文:“‘我亲爱的主,祢非常衷爱祢的奉献者。祢也是诚实、有感激之情的朋友。舍祢从他的人能算博学者吗?祢满足了祢的奉献者的所有愿望,甚至有时祢把祢自己也给了他们。而即使有这种活动,祢仍然不增不减。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10.48.26)。

诗节97
译文:“无论何时,当一位经验丰富的人具备了有关奎师那和祂的超然品质的真正的知识,他自然而然地放弃所有其它的职份,而去服务主。对此,乌达瓦提供了有关的证据。

诗节98
译文:“‘啊,多么美妙啊!巴卡苏尔的姐妹普塔娜将毒药涂在她的乳房上,想在奎师那吃奶的时候毒死祂。然而,主奎师那接受她为祂的母亲,而她则因此晋升到奎师那母亲的地位。我应该托庇于谁?只有奎师那,祂是最仁慈的。’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3.2.23)。

诗节99
译文:“有两种奉献者:完全知足、摆脱了所有物质欲望的奉献者和完全皈依于主莲花足的奉献者。他们的品质是一个,是同样的,但是全然皈依奎师那莲花足的奉献者符合另一种超然的品质-atma-samarpana,毫无保留地完全皈依。

诗节100
译文:“‘皈依的六个方面是:接受有益于奉献服务的事物、拒绝有害的事物,深信奎师那将赐予保护,接受主为自己的保护者或主人,自我臣服和谦卑。
要旨:完全皈依的人具备以下六个特点:(1)奉献者应该接受一切有利于对主做超然爱心服务的事物;(2)他必须拒绝一切不利于服务主的事物。这也被称为弃绝。(3)一个奉献者必须坚信会得到奎师那的保护。没有其他人能给予保护。坚信这一点称为“信念”。这种信念与非人格主义者的信念不同,他们欲想融入梵光中,以期得益于生死轮回的息止。一个奉献者总是希望始终沉浸在对主的服务之中。如此,奎师那仁慈地对待祂的奉献者,全然保护祂的奉献者在奉献服务的道路上免除危险。(4)奉献者应该接受奎师那为他的至尊维系者和主人。他不应该认为是半神人在保佑着他。他应该只依靠奎师那,把祂当作唯一的保护者。奉献者应该坚信,在三个世界中,除了奎师那,没有谁是保护者或维系者。(5)自我皈依意味着记住,所有活动和愿望都不是独立的。奉献者完全依靠奎师那,他的一行一思都取决于奎师那的愿望。(6)奉献者温和、谦卑。就如《博伽梵歌》(15.15)中所说:

sarvasya caham hrdi sannivisto
mattah smrtir jnanam apohanam ca
vedais ca sarvair aham eva vedyo
vedanta-krd veda-vid eva caham

   “我居于所有人的心中。记忆、知识和遗忘都源自我。研习所有《韦达经》可以了解我。实际上,我是《终极韦达》的编纂者;我精通一切韦达经典。”
    奎师那居于所有人的心中,根据众生不同的地位给予不同的安排。众生的地位不是受制于虚幻能量就是托庇于奎师那本人。当一个生物体全然归顺,他就被置于奎师那的直接保护下,奎师那赐予他所有的智慧,使他能在灵性觉悟中进步。然而,非奉献者由于受制于虚幻能量,日益忘记他与奎师那的关系。有时,有人会问奎师那是如何使人遗忘的。奎师那使祂的奉献者忘记物质活动,而通过玛亚的中介,奎师那使非奉献者忘记他对主的奉献服务。这被称为“阿颇哈那”。

诗节101
译文:“‘一个全然皈依的人会托庇于奎师那度过逍遥时光的圣地,他向主祈祷:“我的主,我属于祢。”由于内心明白这点,他享受到灵性的极乐。
要旨:以上两首诗节摘自《哈利·巴克提·维拉萨》(11.417,418)。

诗节102
译文:“当一位奉献者如此全然皈依奎师那的莲花足时,奎师那接受他为祂秘密的同游之一。

诗节103
译文:“‘当沉沦于生死轮回中的众生放弃所有的物质活动,终其一生执行我的训谕,按照我的指导行事时,他就能够达到不朽的层面。如此,他才适合享受通过与我交流爱的甘露而产生的灵性极乐。
要旨:本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11.29.34)。奎师那就sambandha,abhidheya和prayojana向祂最秘密的仆人乌达瓦提出提议。这些关系到一个人与至尊人格神首的关系,与该关系有关的活动,以及生命的完美。主也描述了秘密奉献者的特点。

诗节104
译文:“我亲爱的萨那塔那,现在请聆听有关从事奉献服务的规范原则。通过这种程序能够达到爱神的最高完满境界,这是最渴望的财富。

诗节105
译文:“‘当感官从事超然的奉献服务,以通过它达到对奎师那的爱的时候,这被称为萨达那-巴克提,或规范履行奉献服务。这种奉爱永恒地存在每个众生的心中。唤醒这种永恒的奉爱是在修行中激发奉献服务的潜能。’
要旨:本诗节摘自《奉爱的甘露》(1.2.2)。由于众生微不足道,是主的微粒部分和碎片,奉献服务已经在蛰眠的情况下存在于他们的内心中。奉献服务开始自斯茹阿瓦那-克伊尔坦,聆听和念颂。一个沉睡者可以被音振所唤醒。因此每个体困的灵魂应该从一位纯粹奉献者那里得到聆听念颂哈瑞奎师那曼陀的机会。一个人以此聆听到哈瑞奎师那曼陀音振,他的灵性知觉,或奎师那知觉就会被唤醒。正如施瑞柴坦尼亚玛哈帕布所言,心意以这种方式逐渐得到净化(ceto-darpana-marjanam)。当心意得到净化,感官也会得到净化。被唤醒的奉献者不再将感官用于感官享乐,而是将感官运用到对主的超然爱心服务中去。这就是唤醒沉睡中的对奎师那的爱的程序。

诗节106
译文:“聆听、念颂、忆念等灵性活动是奉献服务的自然特征。其边际特征则是唤醒对奎师那的纯爱。

诗节107
译文:“对奎师那的纯爱永恒地确立于众生的心中,而非从其它什么来源获取。当心被聆听和念颂所净化,众生自然而然地被唤醒。

诗节108
译文:“修习奉献服务有两个程序。一个是规范的奉献服务,另一个是自发的奉献服务。

诗节109
译文:“那些还没有达到自发地依附奉献服务的层面的人根据启示经典中的规范原则,在真正的灵性导师的指导下从事奉献服务。根据启示经典,这种奉献服务称为外迪-巴克提(vaidhi bhakti)。
要旨:开始时应该从真正的灵性导师那里聆听。这有利于在奉献服务中进步。根据这一程序,一个人聆听、念颂、忆念、崇拜神像,在灵性导师的指导下行事。这些是奉献服务的基本的主要活动。不应该为了物质目的从事奉献服务。甚至不应该有融入绝对真理的欲望。应该只是出于爱才从事这种服务。Ahaituki, apratihata.奉献服务必须没有隐藏的动机。这样,物质条件便无法阻止它。逐渐地,一个人提升到自发的爱心服务的层面。一个小孩被强迫送到学校接受教育,但是当他随着年龄的增加,得到一点教育的品味后,他会自动参与,成为一名知识渊博的学者。谁也不能强迫别人成为一位学者,但是有时在开始时要强迫。孩子被迫上学,根据老师的指导读书、写字。这就是外迪-巴克提和自发的巴克提之间的区别。对奎师那沉睡着的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只要通过奉献服务的规范程序唤醒即可。一个人必须按照打字机说明书中的规范原则去学会使用一台打字机。他必须按照规定把手放在相应的键盘了进行练习,但是当他熟练之后,就可以不看键盘就能快速准确地打字。同样,一个人必须遵循灵性导师制订的奉献服务准则和规范,这样,他才能达到自发的爱心服务的地步。这种爱已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nitya-siddha krsna-prema)。
    自发性服务不是人为的。一个人只要根据规范原则从事奉献服务就可以达到那个层面。因此,应该修习聆听和念颂,并遵守其它规范原则,如打扫庙宇,清洁自身,凌晨早起,参加曼嘎拉-阿尔提等。如果一个人无法在一开始时就达到自发服务的层面,他必须根据灵性导师的训谕从事规范服务。这种规范服务被称为外迪-巴克提。

诗节110
译文:‘噢,巴茹阿塔的后裔啊!噢,玛哈茹阿佳帕瑞克希特啊!至尊人格神首,祂以超灵的身份居于每个人的心中,是至尊的控制者,总是消除众生的痛苦,必须始终聆听自可靠的来源。祂必须被希望能够无所畏惧的人所荣耀和忆念。’
要旨:本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2.1.5)。通过聆听的程序了解至尊人格神首是一个人的职责。这被称为“斯柔塔维亚”(srotavyah)。如果一个人正确地聆听到至尊人格神首,他的职责就是荣耀主,传扬祂的荣耀。这被称为“克伊尔提塔维亚”(kirtitavyah)。当一个人聆听到主,并荣耀祂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想到祂。这被称为“斯玛尔塔维亚”(smartavyah)。一个人如果真的想要免除恐惧,就必须履行这些程序。

诗节111
译文:“‘从布茹阿玛的口,生出婆罗门阶层。同样,从他的臂生出查垂亚,从腰部生出外夏,从腿部生出戍陀。这四个阶层与它们相对应的灵性四阶段(贞守生-brahmacarya)、居士-grhastha)、隐士-vanaprastha、托钵僧-sannyasa)完整地组成了人类社会。
要旨:本诗节及下一诗节摘自《圣典博伽瓦谭》(11.5.2-3)

诗节112
译文:“‘如果一个人只是保持其在四世俗阶层及四灵性阶段的正式地位上,而不崇拜至尊主维施努,他便会从令人骄傲的地位上堕落到地狱般的环境中。’

诗节113
译文:“‘奎师那是主维施努之源。应该始终忆念祂,永远不要忘记祂。所有经典中提到的准则和禁令都应该是这两条原则的仆人。’
要旨:本诗节摘自《宇宙古史-莲花之部》。经典中有许多规范原则,还有许多灵性导师的训谕。这些规范原则应该成为基本原则的仆人。这基本原则就是:应该始终忆念奎师那,永远不忘记祂。当一个人念颂哈瑞奎师那曼陀的时候,这是可能的。因此,必须每天二十四小时严格念颂哈瑞奎师那玛哈曼陀。也许一个人会在灵性导师的指导下履行其它职责,但他必须首先遵循灵性导师的训令,念颂固定的圈数。在我们奎师那知觉运动中,我们建议,初习者至少念颂十六圈。如果要记住奎师那,并不忘记祂,这十六圈是绝对必要的。在所有规范原则中,灵性导师关于至少念颂十六圈的训谕是最基本的。
    一个人也许会卖书,或招收终身成员,或从事其它服务,但是这些职责不是日常职责。这些职责是为了有助于记住奎师那。当一个人参加齐颂圣名聚会时,或派书时,他自然会记住,他在派发奎师那的书籍。这样,他就能记住奎师那了。当一个人招收终身成员时,他谈论奎师那,因此就记住了奎师那。Smartavyah satatam visnur vismartavyo na jatucit。结论是,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必须使他能始终记住奎师那,必须放弃使他忘记奎师那的活动。这两项原则是奎师那知觉的基本背景。

诗节114
译文:“奉献服务扩展出许多方式,我将谈一下它的不同的修习方法。我简要地叙述一下基本的修习方法。

诗节115
译文:“在规范奉献服务的路途上,必须遵守以下几条:(1)必须接受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2)接受他的启迪;(3)服务他;(4)接受灵性导师的训谕,询以疑难,学习奉献服务;(5)沿着阿查尔亚前辈的足迹前进,遵循灵性导师的指示行事。

诗节116
译文:“下一步是:(6)为了满足奎师那准备放弃一切,为了满足奎师那应该接受一切;(7)必须居住在一个奎师那居住的地方,如:温达文或玛图拉这样的城市,或是奎师那庙;(8)应该从事仅够维持躯体的生计;(9)必须在爱卡达西日戒食。

诗节117
译文:“应该崇拜达垂(dhatri)树、班岩(banyan)树、母牛、婆罗门和主维施努的奉献者。应该避免冒犯奉献服务和圣名。奉献服务初期有十项内容,包括崇拜达垂(dhatri)树、班岩(banyan)树、母牛、婆罗门和主维施努的奉献者。第十一项是在从事奉献服务和念颂圣名的时候避免冒犯。

诗节118
译文:“第十二项是放弃与非奉献者为伍。(13)不应该无限地接受门徒;(14)不应该只为了能够引经据典、能言善辩而断章取义地研究大量经典。
要旨:对一个非传教者来说,无限地接受奉献者或门徒是非常冒险的。圣吉瓦·哥斯瓦米说,一位传教士必须接受许多门徒以扩大施瑞·柴坦尼亚·玛哈帕布的法门。这是很冒险的,因为当一位灵性导师接受一个门徒时,他自然而然地要接受门徒的罪恶活动及其业报。除非他非常有力量,否则他无法吸收门徒的所有恶报。因此,如果他力量不够,就会承担后果,因此接受过多门徒是被禁止的。
    不应该只是为了通过引经据典而自诩为伟大的学者而断章取义地研究经典。在我们的奎师那知觉运动中,我们对韦达文献的研究只限于《博伽梵歌》、《圣典博伽瓦谭》、《柴坦尼亚·查瑞塔姆瑞塔》、《巴克提·茹阿莎姆瑞塔·心度》(《奉爱经》)。这四部经著足以用于传教,足以用于理解哲学和在全世界扩大传教活动。如果要专门学习一本书,就必须彻底、全面地学习。这是原则。通过全面学习有限的经著,就可以理解我们的哲学。

诗节119
译文:“(15)奉献者应该平等对待得失;(16)奉献者不应该屈服于悲伤;(17)奉献者不应该崇拜半神人,也不应该蔑视他们。同样,奉献者也不应该学习或批评其它经典。

诗节120
译文:“(18)奉献者不应该听取对主维施努或祂的奉献者的冒犯;(19)奉献者应该避免阅读或聆听含有男女之间爱情故事或满足感官内容的报刊或世俗书籍;(20)奉献者不应该在心意上或言语上对任何众生造成困扰,无论他多么微不足道。
要旨:前十项内容是应做之事,后十项是禁做之事。前十项是直接行为,后十项是间接行为。

>>诗节121-诗节169<<